蚩尤故里门户网欢迎您  www.417614.com
日期:
您现在的位置:蚩尤故里门户网-蚩尤故里-蚩尤>> >> 家乡动态 >> 乡村振兴 >> 正文2

蚩尤故里铸辉煌-新化县统计局

蚩尤故里铸辉煌-新化县统计局

    2010-2011 年,统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统计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以“企业一套表”改革为主线,以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重点,大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提升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县统计事业的不断发展。 
a、抓质量强基础,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统计局始终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中心,采取措施加强统计工作,准确、及时地完成了2010、2011年统计年报和定报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局专门每年召开了年报、定期报表工作会议,研究明确总体思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年报、定期报表工作的组织方式、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及总结考核等各环节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年报、定期报表工作组织领导。二是目标责任明确。明确各专业人员的工作目标责任,并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加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严把数据资料质量关。三是沟通协调切实加强。加大专业间的协调力度,及时准确收集基层基础数据;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沟通、衔接,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统计调查数据源头准确。四是评估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机制,确保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时序进度,客观反映我县经济运行情况。
b、积极应对,科学安排,全力推进“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  
      实施“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是统计调查流程的系统再造,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和习惯,涉及我县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服务业、劳动工资等7大行业、9个统计专业,占GDP测算份额的60.5%。 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统计局积极部署,采取统一组织,专业为主,各负其责的办法,明确务骨干具体负责“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技术指导等日常工作,并对直报工作进行细化分解,由班子成员分包乡镇,专业人员分包企业,切实把任务落实到人,坚持月月调度、总结,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力推进“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工作。
c、抓效能强服务,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2010-2011年,统计局始终坚持把效能建设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着力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统计监测扎实开展。每月编印《新化县国经济主要统计指标》,季度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报告新化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领导能直观了解我县与其它县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目标和措施。同时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大交通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课题,扎实开展产以发展为重点的专项调查,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翔实的参考依据。2010-2011年共撰写统计分析文章20余篇,撰写信息80余条。二是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全面搞好我县经济规模与结构、速度与效益、投资与对外开放、基础设施与科技教育、居民生活与社会发展、政府效率等方面指标的上报和测算。做到第一时间为县委、政府领导系统及时、准确地提供重要的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全县经济建设的成果和问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信息报送准确及时。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统计信息主渠道作用,及时抓好常规信息服务。着力营造统计机关人人撰写统计信息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和信息采用率。完善各专业统计数据库,更新统计信息,广泛开展统计信息对外宣传,不断扩大统计机关在服务新化发展的社会影响。
d、抓平台强支撑,统计网络不断完善
      坚持以网络直报为载体,不断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方法制度,统计工作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工作机构进一步健全。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均依法设置了统计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改善了必需的办公条件。近两年重点抓了基层统计人员的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和职称考试工作,帮助他们提高理论素养、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切实加强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管理和审核,对达到规定要求的规模以上、限额以上标准的单位,做到了及时向上申报。二是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统计工作不断层、数据传递不断线”的基本要求,畅通基层统计直报网,使乡镇统计机构成为上联县级政府统计机构、下接村组企事业单位、横联乡镇各部门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三是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以统计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刻领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准确把握各项指标口径范围,熟练掌握“一套表”数据采集操作程序。认真抓好业务培训。分专业、分批培训网上直报单位统计人员,使其能熟练网上直报工作。
e、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做好人口普查、各项调查和评估监测工作  
     坚持“选重点、抓督办、促落实”的思路,紧密联系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强化工作举措,狠抓重点工作落实。一是人口普查有序推进。按照国务院、省、市、县《关于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李铁雄任组长的新化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县级相关部门、乡(镇)也成立普查领导机构。千方百计争取县、乡领导对人口普查的高度重视,抓宣传发动,利用电视、网络、标语、手机短信等加大力度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了《新化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实施方案》,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以搞准总人口、流动人口、出生、死亡人口为重点,扎实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2010年,完成了人口普查的“五落实”、绘图、“两员”培训、人口基础台帐建立与完善、普查摸底、“普查宣传月活动”和普查入户登记、快速过录汇总、短表电子光电录入等工作;2011年,完成了复查、录入、地图标绘等工作,在省、市人口普查专项督查中多次受到好评和充分肯定,新化县普查办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被评为省先进集体。二是切实抓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和劳动力情况调查工作。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部署,县统计局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召开干部职工会议及抽中乡镇统计员、调查员会议,通过宣传、摸底、登记、核查、录入等步骤严格规范操作,力求数据准确全面,确保了工作完成。三是认真开展绩效文明考核、新型工业化考核、为民办实事评估认定、县域经济考核、节能降耗考核、非公有制经济监测、妇女儿童两纲监测、科技进步监测评价、贫困监测等各项评估监测工作。在各项评估和监测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评估监测结果的运用,在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f、扎实推进统计法制建设,着力营造依法治统氛围  
      我局在认真总结历年来统计法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和统计行政执法工作,依法统计工作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加强统计普法宣传工作。认真制定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大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着重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宣传。把落实《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内容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贯穿于各项统计工作之中,切实增强纪律意识、风险意识和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二是不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切实维护统计法律法规权威。2010-2011年,我局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统计稽查单位80家,对12家有统计违法事实的单位,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其中:警告9起,警告并罚款3起。在执法过程中,我们注重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全社会依法统计的自觉性,为依法统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开展统计从业资格和继续教育培训与考试。严格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开展统计从业资格和继续教育培训考试,举办了为期 6 天的统计从业资格和继续教育培训班,讲授了《统计法》和《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等课程,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的有 70人,统计继续教育培训考试的有15人。
连续两年获得统计执法评比全市第一。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新化县统计局
 2012年3月 

2011年,全县上下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不利影响,紧扣“富民强县,科学跨越”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建设绩效、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生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05422万元,同比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561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90462万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463401万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为29.2:32.4:38.4。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82793万元,比上年增长31.9%。一般预算收入41856万元,增长26.6%,其中税收收入29186万元,增长35.3%。一般预算支出292524万元,增长30.3%。
市场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6.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8.7%。
二、农业(数据暂为上报数,不能与上年对比)
全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361561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3.6%。种植生产全面丰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7.5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7.41千公顷,总产量 45.88万吨,稻谷播种面积为56.58千公顷, 总产量为37.23万吨,其中早、中、晚稻播种面积分别19.60千公顷、14.52千公顷、22.46千公顷,总产量分别为11.72万吨、10.08万吨、15.44万吨。小麦播种面积为1.08千公顷,总产量为2442吨。玉米播种面积为14.67千分顷,总产量为7.19万吨。豆类播种面积为2.46千公顷,总产量为5048吨,薯类播种面积为1.71千公顷,总产(折粮)为0.53万吨,油料总产量为1.16万吨,烟叶总产量为158吨,药材总产量为9441吨。茶叶总产为898吨。水果产量为3.88万吨。
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牲猪出栏为147.40万头,全年肉类总产量10.98万吨。水产品产量23511吨。
农业基础设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全年共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89亿元,完成土石方170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21万亩,新增节水。年未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8.7万千瓦。
年末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4个,成员1.49万户。
三、工业各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4.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88亿元,增长31.1%,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6.07亿元,增长20%.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84298万元,比上年增长22.9%。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折前)306353万元,增长24%。其中:轻工业实现34586万元,增长17.6,重工业271767万元,增长21.2%。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8.56%,比去年提高0.38个百分点。
在规模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8059万元,增长16.1%;集体企业60155万元,增长15.4%;股份合作企业5433万元,下降36.7%;股份制企业171846万元,增长35.4%;外商港澳台企业8288万元,增长38.7%;其它企业52523万元,增长34.6%。全部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27111万元,实现利润75641万元,增长181.1%。所有规模工业企业均实现了盈利。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7.3亿元,增长42.6%。规模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363.5万吨,增长16%;发电量12144.66万千瓦小时,下降5.8%;自来水698万立方米,增长15.8%;混合饲料14758吨,增长2.9%;糖果1774吨,下降13.7%;胶合板46360立方米,增长21.9%;铁合金203822吨,增长46.6%;水泥230.8万吨,增长12.7%;氮肥(折纯)18018吨,增长79.4%。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6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县26家总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17.6亿元,增长20.6%,实现利润1.73亿元增长2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3.8万平方米增长22.5%,房屋竣工面积73.3万平方米,增长3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4632万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工业投资157407万元,基础设施投资218019万元,技术改造投资126918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75729万元,增长2.7%。国有投资230327万元,非国有投资24403万元。本年施工项目13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6个,本年投产项目73个。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6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6%。其中期房销售面积51.6万平方米,现房销售面积10.4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56.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5380万元,比上年增长26.1%,期房销售额85932万元,现房销售额19448万元,住宅销售额89528万元。房屋待售面积3.2万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实际供地26.4万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实际新开工20686套,其中廉租住房1020套,公共租赁住房1478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实际使用资金44003万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现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416963万元,增长18.2%;乡村实现80663万元,增长19.2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3085万元,增长17.6%;零售业零售额382468万元,增长18.9%,住宿业零售额14953万元,19.9%,餐饮业零售额57121万元,15.0%。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05万美元,出口创汇402万美元,进口3万美元。.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合同使用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80万美元,合同引进内资73.06亿元,实际到位内资28.08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运输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公路里程到达数为6042.511公里,其中:省道237.761公里,县道526.25公里,乡道881.4公里,专用公路14.807公里,村道4382.293公里。境内铁路营业里程67公里。全县车辆拥有量为13546辆,其中个人汽车11208辆。民用运输船舶157艘。公路客运量3592万人,增长12.1%,公路客运周转量为60996万人公里,增长12.5%,公路货运量1005.7万吨,增长11.3%,公路货运周转量91498万吨公里,增长11.4%。水路客运量3.3万人,增长3.1%,水路客运周转量6.0万人公里,增长17.6%,水路货运量106.7万吨,增长9.3%,水路货运周转量3401万吨公里,增长8.9%。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9655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645万元,增长29.5%;电信业务总量26010万元。年末局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7.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0.6万户,新增用户4.5万户。电话普及率为34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1.5万户。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有旅游等级景区2个,其中4A景区1个。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1亿元,分别增长36.5%和34.9%。接待国内旅游319万人次,接待境外入境人员1.99万人次,其中外国人1.55万人次,港澳台人员0.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70万美元。
七、金融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系币各项存余额1351948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88654万元,增长193.2%;个人存款余额1031197万元,增长17.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85216万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1459万元,比上年下降5.6%;中长期贷款余额367565万元,增长81.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2011年,我县共有普通中学104所,初中92所,初中在校学生4.21万人,高中学校12所,高中在校学生1.73万人,普通小学320所,在校学生9.94万人。幼儿园86所,在园幼儿2.12万人。职业中学12所,在校学生3874人。全县共有教职工10572人,专任教师9297人,其中基础教育教职工10050人,专任教师8956人。
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工作快速发展。2011年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975万元,比上年增长12.8%。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签订产学研合作合同15个;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66项(其中市级以上立项20项,争取经费328万元;县级计划46项,安排经费530万元);全县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77家,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8928万元;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126人;全年申请专利162件,获授权94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64件、外观设计27件),10万人授权专利数达5.37件;高新技术企业6家,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6.1亿元,增长35.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11年末,共有艺术学校1所,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纪念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7.1万册。电视台1座,教育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97 %,有线电视用户达4.2万户。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院9家,卫生院29家,病床床位1861张;村卫生室956个,个体开业47个。全县卫生工作人员32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91人,其中执业医师1094人,卫生防疫人员182人。另有乡村医生1256人,妇幼保健员1142人。全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4301例,病死14人,死亡率为1.26/10万,病死率为0.33%。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54‰,婴儿死亡率7.62‰,产妇住院分娩99.83%。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09.4万人,参合率为96.1%,住院补偿率为60.1%。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县组织大型体育活动,参加人员达6000人。竞技体育成绩突出。2011年参加全国性运动会我县运动员获金牌8枚,银牌7枚。参加全省性运动我县运动员共获得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9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户数399849户,总人口1399090人, 其中:男 730527 人, 女 668563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248320 人, 非农业 人口 150770人;人口出生率 13.25 ‰,死亡率 7.02‰ ,自然增长率6.23 ‰ ;全县常住人口 1113409 人,城镇化率 24.77% ,城镇常住人口275823 。全县户籍人口1404462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253692人,非农业人口为150770人。年内出生人口19136人,死亡人口7337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8元。比上年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41元,增长17.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26元,比上年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6元,增长35.9%。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9万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16.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5万人,生育保险覆盖率为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43.79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各种福利收养性单位55个,福利收养床位数1608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1253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9453人。全县共有6.8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农村传统救济人数达3万人。
十一、资源与环境、安生生产
全县耕地面积,48.79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5.69千公顷,旱地面积13.10千公顷。
全年平均气温17.0oC,年降水量1002.7mm,年日照时间为1490.9小时,年蒸发量为1135.6mm,平均风速为1.5米/秒,年内最高气温39.7oC,年内最低气温-4.6oC。
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年末全县有森林面积206.4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3.19%。
全年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总人数22人,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5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5人,煤矿事故死亡人数2人。亿元人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8人/亿元,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3.8,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11.1,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0.6。
十二、为民办实事工作
改造县乡公路已完成90公里,为目标任务的100%;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已完成100公里,为目标任务的100%;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已完成60000人,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扩建乡镇敬老院3所,为目标任务的100%;城乡低保对象救助已按标准发放到位,为目标任务的100%;农村危旧房改造。此项任务分为2个指标:①农村危房改造已完成2000户,为目标任务的100%;②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已完成823户,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新增廉租住房1000套,为目标任务的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95%,为目标任务的100%;新增城镇就业人员已完成6603人,占目标任务的120.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完成21880人,占目标任务的109.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完成65.7万人,为目标任务的100.11%;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已启动实施;移民重点县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已达100%;新农合县乡两级政策范围补助比例已达70.46%;新建农村沼气池已完成1700口,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建设1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6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6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15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建设农家书屋工程150个,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55个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安装监控摄像机,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40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为目标任务的100%;新增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已完成22个,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45个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基本完成12个乡镇邮政所建设(主体工程均已完工),为目标任务的100%;已完成2处地质灾害防治,为目标任务的100%;帮扶贫困农民已完成17175人,占目标任务的100%;农民技能培训已超额完成任务。

在线二维码生成器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