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讯(记者 袁晓晖)公元1072年,对于北宋朝来说,这一年再平常不过,但对久居梅山地区的“蛮子们”来说,则非同小可。煌煌《宋史》,提到以新化为中心的这片广袤地区时,第一句话就是:“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但从这年起,“旧不与中国通”的荒蛮之地就成了“王化之新地”,梅山蛮子们也开始成为“王化”之人。
相传,5000年前,蚩尤从这里率部北上,与黄帝逐鹿中原,九战九胜。黄帝乃召女娲娘娘下凡作法助战,蚩尤大败,被斩首于异乡,再也没能回到故里,但梅山的子民们却始终没有忘却这位战败的英雄。这几年,新化搞了一个很响的旅游广告:“天下梅山,蚩尤故里”。梅山是天下人的梅山,故里却只能让蚩尤独享,可见蚩尤在梅山蛮子们眼中的分量。
最近几年,很多外地来新化旅游的客人总喜欢问我:“新化哪些地方最好玩?”对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很纠结,新化大大小小景点几百处,真不知道从何说起。但要想真正了解新化,审视新化,读懂新化,偏居老城区一隅的向东街是必去不可的,这里是亲近新化最好的驿站。
跌跌撞撞近1000年,只有在这里,还能找到旧时梅山人的一点影子。热腾腾的杯子糕、肚脐糕、糁子粑、糯米粑等各式特色临街摆放,青石板铺的小路,上了年纪的老人,荒废了的园子,悠长的日子,依然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向东街出口处的大码头,如今清冷了。但当年,这里的热闹绝不逊色清明上河图。200多年,敢闯天下的梅山先民从这里整整行囊,驾着自制粗糙的毛板船下资江,过洞庭,入长江,达武汉,在风口浪尖上讨生活。没想到,这一走,他们却走出了湖南水运一个半世纪的辉煌。行船之前,告别家人的仪式必是隆重悲壮的。毕竟,千里水路,险滩层叠,暗礁纵横,稍有一慎,则沉埋江底,葬身鱼腹,人船共毁。
“船触礁石人遇难,艄公葬水不怨天,舍出血肉喂鱼肚,伤筋断骨还撑船。”虽九死而不悔,正是梅山先民这股子蛮劲,使得这里的煤炭、木材、玉兰片、龙牙百合、苡米、茶叶、桐油等特色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省城,输往武汉。在一个半世纪里,梅山先民不知聚集了多少财富,谁也说不清,但在益阳、长沙、汉口等地出现的宝庆码头和宝庆街,可见当年新化航运贸易之盛况,可见当年梅山蛮子们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
历史的烟云早已随东流的资水远去,但千年风韵里的“蛮子”精神却薪火相传,延绵不绝,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驰骋天下、叱咤风云的优秀儿女。特别是近代以来,“湘学复兴大师”邓显鹤、抗日名将陈正湘、革命教育家成仿吾、著名作家谢冰莹、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一大批梅山俊彦在这里接受梅山文化的滋养和浸润后,从古城起步,顺着资水,乘着小渡船走向省城,走向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1900年前后,一位叫陈天华的梅山汉子再次从这里出发,东渡日本留学,救亡图存。1905年,时年30岁的他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然投海殉国,震醒国人。
一百年过去了,当年的风云已归平静。今天,爱打架,敢赴死,勇为先的蛮子精神略显不合时宜,但我却固执地认为,千年古韵里的这种蛮子精神却是如此的可爱。因为这种可爱,湖湘文化增色了不少;因为这种可爱,湘中旅游更显独趣;因为这种可爱,梅山大地的景色更加灵动、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