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故里门户网欢迎您  www.417614.com
日期:
您现在的位置:蚩尤故里门户网-蚩尤故里-蚩尤>> >> 家乡动态 >> 政策转播 >> 正文2

陈国生:从教35年的青年远征军老兵- 娄底日报社记者 贺朝新

陈国生:从教35年的青年远征军老兵

 
记者 贺朝新 黎润英 通讯员 肖凯文 李传忠  
 
   在新化县圳上镇曙光村,有一个叫岩口里的小村落,它坐落在两山之间,一条蜿蜒的山间小道通往油溪河岸边,这里住着十来户人家,山清水秀,民风纯朴。1923年8月26日,一个男婴呱呱落地,他的父亲顿时喜上眉梢,唤他乳名为历参。第二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祖父给他取名陈国生,称赞这个眉清目秀的小孙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后来,随着年龄不断增大,陈国生越来越懂事,但由于家里较为贫穷,这个可爱的男孩直到9岁才去上学,他聪明敏捷,记忆超群,学习成绩一直优秀,深得方子玉老师和父母的喜爱。
 
                 投笔从戎  赴贵阳接受军训  随时准备上前线杀敌
 
  1938年秋,抗日战争日趋紧张,当局征兵甚急,此时他刚满15岁,即将被征召。方子玉老师特意为他联系了保长和他的外公,说明在校学生可暂缓服兵役的政策,力劝他父母送他到圳上鼎新高小读书。后来转入湖南私立复初中学读初中(该校抗战时期由长沙迁往新化)。由于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冒尖,初中毕业后,就考上了国立师范学院附中(涟源蓝田)。1944年6月,日军侵占长沙,接着衡阳沦陷,该校被迫牵往溆浦,他就随校赶到溆浦赵家祠堂继续读高二。
 1944年秋,日寇紧逼黔南,陪都重庆面临严重威胁,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发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要求知识青年参军,一起抵抗侵略。于是,他积极报名应征。1944年底,他入伍后,从溆浦一路步行到新晃,再和战友们坐上美军援助的军车,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颠簸,来到了贵阳郊区南厂兵营驻扎,被编入中国青年远征军205师613团二营六连一排一班,担任班长。当时与他关系较为密切的战友有来自安化大福坪的喻子荣、新化水车的袁辅中(据说后来在新化七中任教)、邵东廉桥的赵魏(当时他非常胆小,经常跟着陈国生走,解放后在广西南宁工作,1992年他们俩在南宁相聚)。开始,他们一起接受步兵操练,后来他转为学习炮兵技术,历时半年多,随时准备上战场杀敌,报效祖国。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国人无比振奋。不久,他转入预备干部训练班,期间,他提出复员、继续读书的请求得到了批准,被介绍到贵阳清华中学读高三,1948年7月毕业后返乡。
 
返回家乡从教  协助政府征粮和土改  蒙冤受屈半年
1948年暑假,陈国生因报考湖南大学、武汉大学落榜而回家待业。同年12月,经陆初明(高中同学、妻子的堂兄)介绍,与孟公镇吉龙山的陆静娴女士相识,经过交往后成婚,先后生育三女两子。 1949年春节后,江下村的开明绅士筹资办学,见他有文化,就聘请他到那里执教,租校舍、招学生、编教材,一切从零开始。解放军南下到达新化后,成立了县、乡人民政府。为支前迎解和征集军粮,他停课一个月,为乡政府完成征粮1000担的任务(后来他的工龄从此时开始计算)。妻子陆静娴也于1950年8月参加工作。1950年10月,他协助乡政府处决江下村一名枪杀土改干部的反动分子,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第二年,他被以“莫须有”之罪名,遭扣押半年。释放回家后,他协助乡政府查田定产,负责清丈田地,确定产量,统计全乡产量,后来被聘为小学代课教师。
1955年5月,他的历史问题查清后,复职到吉庆完小任教,教一年级语文、六年级算术课。在制订两科教学计划时,他写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应如何突出以识字为重点》、《高年级算术教学应如何启发学生解答应用题》两篇论文,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校长请他讲授两堂教学公开课,为吉庆完小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第二年春,吉庆区委举办干部文化夜校,还聘请他兼任数学教师。
 参与筹建新化十二中  想方设法解决师生饮水难题
1958年初,陈国生在吉庆完小兼任总务主任。当年6月,上级指示在吉庆完小的基础上,建立初级中学—吉庆附中,并将创办附中的基建工作交给他负责。1959年7月,他利用暑假为学校维修校舍时,被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农民以斧击伤头部,血流如注,生命垂危,幸亏草药郎中康医师及时为他止血敷药,区文教助理连夜派人到娘家桥(距离吉庆20多公里),找来邓医师为他消毒治疗,既给他服药又涂药,总算缓解了伤情。由于年轻身体结实,半个月后基本痊愈,但此次受伤给身体带来严重影响,至今头部还留有疤痕。
1960年秋,吉庆附中由县里正式命名为新化十二中,任命他为总务主任兼会计,还兼教地理课。此后在总务主任岗位上,他组织为学校修建大小校舍6栋,既当设计员、预算员、采购员、工程监管员,又当民工,为学校建设费尽心血。特别是在校长、教导主任远去绥宁搞四清运动时,他一肩挑起三副担,根据学校师生用水要到附近肩挑手提、且水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多次到学校附近的农田勘察,发现在一小田边,一下中到大雨,就有泉水涌出。据此,他先报公社批准占用农田,再报县文教局拨款1000元,请来石匠吴名树承包,开工打水井。经过两个多月,就建成了直径1.2米、深约7米的大井。这口水井水量充足,每逢大雨过后,还有大量清水溢出,使用极为方便,从根本上解决了师生饮用水的难题。
文革初期,学校停课闹革命,陈国生又因参加过青年远征军受到批斗,后来其子女的读书、参军和就业均受影响。但他依然不屈不挠、无怨无悔地坚持工作。 1968年10月,学校基本恢复秩序,新化十二中准备办高中。为通知66、67、68三届学生回校办理毕业手续,他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一路步行,经毛坪、石桥、温塘、锡矿山、坪溪、桑梓、曹家、邓家、小洋、南山、华山等地,再回到吉庆,耗时七八天,找回学生100余人。参加毕业典礼后,这些学生大部分要求读高中。1969年春,十二中除继续招收初中班外,还开办两年制高中班两个,安排他教授农业基础知识课。他结合教学开展“九二0”高效肥料试制和高产水稻、棉花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调入新化九中继续管后勤  兢兢业业 被评为全县先进
1971年春,陈国生调到新化九中(后改为职业中学)担任总务主任。他除管好后勤事务外,还兼任学校会计,管理学校本部、师生食堂、工会、校办工厂、教工互储会等5个账本,为学校改建厕所、厨房、会议室、教室、教工宿舍等工程,当设计员、木材采购员、施工监管员等。特别是在校办工厂经营管理中,组织改良教学仪器产品的包装箱,既节约木材,又节省多项费用。几年里,校办工厂每年产值达几十万元,利润5-6万元,成为了全县教育系统先进的校办企业。
在新化九中的14年间,他为学校建成大小房屋6栋,所需建房木材都是他到吉庆、毛坪、圳上、大熊山、古台山等地采购,不知占用了多少个星期日,暑假几乎没有休息过。
1983年9月,他被评为全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出席了新化县教育系统劳模表彰大会,获得县政府颁发的奖状、奖章和奖品。同年10月,办理退休手续。后因学校基建管理缺人,将他延期留用到第二年7月。
 
 退休后搞设计 编菜篮 做家具 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1984年7月,陈国生和老伴搬到二女儿家居住。可他退而不休,先后为亲友设计和监督施工,建造住房6栋。后来,他与老伴到向红机械厂大儿子家居住。因清闲无事,除了与退休职工下下棋外,大多时间就是与老伴收集塑料带,编成菜篮子,共编制了百余只,送给亲友使用;还利用老伴捡来的废木料,制作小家具, 选用几块较好的三合板和一些梁子,制成了一块直径1.6米的大圆桌板,可供16人同桌用餐。
2004年至今,他先后在儿女们陪同下,和老伴一起游览长江三峡,参观白帝城;游览武汉,登上黄鹤楼;参观橘子洲、岳麓山等风景名胜,撰写一些回忆录。如今,他四代同堂,其乐融融,每天5:30-6:00按时起床,晚上9时睡觉,爱好打太极拳,一日三餐,常吃蔬菜水果,除耳朵有点背外,身体无大碍。虽然退休工资不高(原来每月只有1130元,现在为每月1580元),但很知足,邻里关系也很不错。
 最近,他回顾自己为国为民工作的艰辛历程,用一首嵌名对联来概括:“国遇亡难,辍学入黔远征两度冬夏保家卫国驱暴敌;生念兴邦,返乡离家从教三十五载忘荣却辱育英才。”当记者问他晚年有何心愿时,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自己能得到一枚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章!
在线二维码生成器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