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傩戏
2014年,国家文化部公示全国98个文化先进县名单,新化县在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文化先进县。
其实,这只是近年来我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小缩影。近年来,新化县文广新局以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首要任务,把传承传统文化与建设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把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经济社会结合起来,强力推进文化塑县、致力建设文化强县,使古老的梅山文化与时代脉搏共舞,放射出璀灿光芒。
坚持高位推动,彰显文化魅力
古邑新化,地处古梅山峒蛮中心地带,古称梅山,公元1072年“新归王化”正式建县,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早在2006年,我县即确立了“文化塑县”战略,把文化建设纳入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成立了文化建设工作领导组,建立了书记、县长挂帅,分管领导协调,职能部门主抓,县、乡、村三级共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由于政策领导层面的高位推动,文化体制活力得到充分彰显,文化队伍积极性得到了全面发挥,文化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为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事业的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全面担当起了梅山文化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光大的历史责任。
多年来,县文广新局始终坚持在整理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原则,挖掘、整理、传承梅山文化遗产,认真执行落实《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文化馆、艺校、东方武术馆等地为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所需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设文物保护管理所,健全保护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四有”。目前,全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文管所馆藏文物871件,国家二级以上文物8件。
随着时事变迁,许多梅山文化事象和民俗珍品正迅速流失或消亡。为此,从2006年开始,新化县在每年6月的“文化遗产日”,采取将全县文保单位及人文、自然遗产拍成照片、编印资料的方式,进行文化遗产知识宣传。县文广新局从2007年开始,组织全县文化技术骨干开展大规模的梅山文化遗迹调查工作,新发现文物资源1338处,其中古建筑120处,古村落51处,古墓葬群86处,古桥梁40处,古民居1000多处,引起省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同文物古迹一同整理“出炉”的还有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新化傩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挖掘、整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璀璨的梅山文化开始从历史的深闺走向前台,为世人所瞩目。近些年,紫鹊界—梅山龙宫成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新化山歌、梅山傩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傩戏”作为“中国傩戏”的一份子进入国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梅山武术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资江北塔获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加强保护挖掘的同时,县文广新局还着力做好保护传承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蚩尤故里古梅山文化遗产精萃》、《梅山文萃》一、二卷、《梅山索源》、《新化文史》十八辑和《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文献典籍;广泛开展了傩戏、山歌、武术培训推广活动,实施了梅山乡土教材、新化山歌进校园工作,使梅山文化在梅山大地广为人知。
舞龙一直是新化民间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连小孩子都舞得有板有眼
坚持建管并重,夯实文化基础
新化县是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文化事业发展思路,做到了文化投入只增不减、一分不少,形成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近年来,我县按照政府与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不断完善文化投入机制,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2011年县财政拨付文化事业经费1807万元,2012年拨付2750万元,2013年达3093万元,投入增幅高于县财政收入同期增长幅度,人均文化事业费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将县文化馆、图书馆、罗盛教纪念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及人员工资、业务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文物管理所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保障了各项事业支出,稳定了工作队伍。同时,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文化公益事业,参与各项文化活动,近5年社会各界捐助资金1000万元以上。
在文化基础建设方面,重磅投入资金23亿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8个亿的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自然与文化遗产梅山龙宫开发,投资6.7亿元的县文体中心,投资2亿元的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梅山文化风情园,投资1.8个亿的梅山民俗文化村,投资1.2个亿的“中华蚩尤始祖文化园”等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投入1.9亿元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全县29个乡镇文化站和全县1142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并向各乡镇文化站投放了达600余万元的音响、电脑等,完成了全部“农家书屋”出版物的更新;投资500余万元的县图书馆新楼和县文化馆综合大楼全面建成并达到部颁三级标准。
在加快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了文化管理。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机构,并纳入财政预算;对地方性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了文化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村一级的管理责任,并下拨了相应的管理经费,使文化市场规范有序。
新化山歌是民间音乐的奇葩
坚持创新发展,繁荣文化事业
文化建设的宗旨在于服务人民,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新化县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良好态势。
近年来,县文广新局始终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广泛组织社会各界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地每年开展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就17000多场次。2013年组织的“欢乐潇湘·幸福新化”广场舞大赛,全县29个乡镇和城区所有社区参与,历时三个月,参赛演员达3000余人,观众达5万余人。县文化新局每年举办四期“湖南省原创广场舞”教练员培训班,创编了“新化山歌原创广场舞”教材《海棠花》,在全县推广。全县广场舞和其他群众性文化活动方兴未艾,有效培养了广大群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陶冶了群众情操,促进了社会文明。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至“十二五”开局,我县有95件歌舞文艺作品获得市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级银奖2个、铜奖1个,省金奖18个、银奖35个、铜奖34个,市金奖11个、银奖15个、“五个一工程奖”4个。2013年,新化山歌表演唱《麻篮爱手帕》、小品《我想喊你一声妈》两个节目代表娄底市参加了全省“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汇演,分别喜获金奖和银奖,其中《麻篮爱手帕》作为精品节目参加了湖南省建国64周年精品文艺节目展览。
为了鼓励文艺创新,打造精品力作。县文广新局全面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培育出了国家书协会员6人、国家作协会员8人、国家美协会员5人、国家武协10人,其中有全国武协副主席晏西征、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鄢福初等名家大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乡土文化人才成长,每年都组织文化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开展艺术采风,推出文艺精品。
此外,该局还广泛加强合作交流,成立了梅山文化研讨小组和梅山蚩尤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举办了大量国际国内的文化研讨交流活动。特别是2012年创造性地推出“蚩尤故里·天下梅山”全国摄影大赛,成功举办了“中国紫鹊界稻作文化节”,组织了梅山武术团表演团赴澳大利亚等国家参赛和巡回表演,2013年隆重举办世界梯田文化研讨会等,并根据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梅山文化和纯朴勇敢、勤劳仗义的民风提炼出了“崇文尚武、厚德重义”新化精神。
古老的梅山蚩尤文化不断与现代文明碰撞、交融,在新化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绽放出一朵朵鲜艳的文化奇葩,铸造出了新化的精神,推动新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坚持融合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古老神奇的梅山文化,不仅仅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文化遗产,也是大梅山文化协作区的一笔宝贵物质财富,更是新化人民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新化县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湖南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战略机遇,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2013年,成功跻身湖南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为全面提升新化旅游的文化内涵,我县着力加强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先后启动了正龙民俗文化村和八卦冲、土坪易学文化村建设,在紫鹊界景区正在着手修建农耕文化园、水车风情园,在大熊山景区修建了熊山寺、中华蚩尤文化园,在县城修建了梅山民俗文化村,打造了展示梅山文化的10里沿江城市风光带,并着手对上梅古城进行恢复性建设,以传承和光大古老的梅山文化。同时,为加强对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县里成立了专门的民居建筑风貌整治办,着手对景区及沿线的民居风格进行统一策划建设,并在主要旅游景区中打造一批反映梅山文化、蚩尤文化的部落民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县把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作为做大做强旅游经济的第一要务,全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比翼齐飞。着力加强了古塔、古桥、古镇、古树、古民居、古寺院、古生态的保护建设,着力加快发展了古城游、红色游、寻根游、宗教游,着力在旅游产品中展示了梅山文化、蚩尤文化、部落文化、村落文化、古邑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渔猎文化、洞穴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武术文化、山歌艺术等,将文化贯穿于旅游的始终,使旅游业态得到充分发展。2013年,全县文化旅游生产总值达到7.9亿元、增长15%,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710万人次、增长22.4%,旅游总收入达48.9亿元、增长27%。独具魅力的梅山文化,为新化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梅山大地春潮涌,文化先行建小康。当前,142万新化人民正借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东风,努力将梅山文化崇文尚武、厚德重义的精神动力,转化成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建设激情,一个文化繁荣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化,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崛起在湘中大地。